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心路同方中心108
电话:0086-755 2909 1292
0086-755 2706 4350
传真:0086-755 2706 4142
深圳地区联系人:
汪小姐(15999561569)
珠三角其它地区联系人:
阳先生(13410509103)
长三角及其他地区联系人:
汪先生(13922886962)
香港及国外联系人:
周生(13802275051)
经营部联系人:
张生(18927483096)
“吴竹自来墨毛笔”现在在日本已经脍炙人口到了这样一种地步:一听说“吴竹”,就会条件反射似的蹦出“自来墨毛笔”这个词来。然而,创业者棉谷奈良吉本来却是制墨工匠出身。
现在的墨,都是在崭新的工厂里流水作业生产出来的。亲爱的读者,您是这样认为吧?其实我也不例外,想法跟您一样。其实,据说从一只价值400日元的小学生用的墨,到一块价格高达30万日元的纪念墨,全都是靠制墨工匠们手工制作而成。
在吴竹公司一隅的工坊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墨的制作过程。
首先,让我吃惊的是,墨的原料竟然是黑烟尘。
烟尘是什么?打个比方,燃气灶上面的排气扇上不是附有一层黑乎乎的东西吗?那就是烟尘。您不妨想象一下宫崎骏的动画片《龙猫》里出现的那些“煤屎虫”的样子。
过去的烟尘都是这样获得的。先焚烧老松树根,然后用羽毛掸子把粘附在四周隔扇和天花板上的烟尘掸下并收集起来。现在则多采用圆筒粘附的方式,来收集菜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然后在烟尘中加入胶。这种胶是用动物的皮和骨头长时间煮熬后冷却而成的乳胶状的东西。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制作。这种胶,起的是凝固作用。
先把烟尘和胶混在一起做成丸子,然后再按揉糯米团子的手法用手将之揉散,接下来再用脚踩。据说这些道工序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成品墨质量的好坏。所以,制墨工匠的脸和手脚看上去都显得乌七八黑,这也不足为奇了。
如此这般揉捏好后,便放入模具中烘干,为了防止成品墨出现裂纹,进行这道工序时也要小心翼翼地将之埋入木灰中,为的是让墨块中的水分慢慢被吸收。
简而言之,墨就是这样制作而成的。
有关墨的制作的古代文献记载初见于《日本书纪》。制作伊始年代为公元7世纪初叶(也就是说,在那之前墨的制作技术就已经传到了日本)。从古至今,这门技术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点也委实让人惊异不已。
现在,日本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墨,95%是在奈良县生产的。奈良因为有创业400年的老店企业,所以明治三十五年开业的吴竹公司总经理棉谷基先生也承认他们属于“后来者”。
“在其他历史更悠久的地方,因仅靠制墨一项就足以养家糊口的了,我不敢说人家没有更大的野心,可总之人家是不愿意吃苦啊。然而我们这些后来者考虑的是,如何将轻而易举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再生产中去,如何将企业做大等等。”
“喜新厌旧”引出的自来墨毛笔
棉谷家是一个世世代代都“喜新厌旧”的家族。无论是汽车、8毫米电影摄像机,还是洗衣机,没有一样不是新产品刚问世时就买下的。电视也是在国产电视上市以前就购买的菲利普公司的产品,一时间成为街坊近邻称誉的话题。
就是这位“喜新厌旧”的“后来者”,极大震撼了奈良沉睡不醒的制墨行业。正是他们于昭和三十年代创造出了无需的“液体墨”。而且,继新型签字笔之后,于昭和四十八年(1973年)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了“吴竹自来墨毛笔”。
问题一大堆。首先是怎样才能顺畅无阻地向毛笔笔尖供墨?其次是如何根据毛笔书写时用笔力度强弱的不同而分出笔画的粗细?再就是怎样才能写好顿、撇、捺等毛笔字的基本笔画?自来墨毛笔就是在攻克了技术上的重重难关之后诞生的。随后,以“下笔即成毛笔字”为宣传口号投入日本岁末贺年卡商业大战之中,没想到一举成了年产量高达750万支的热卖商品。
那么,书法界和教育界的反应又如何呢?棉谷先生吐露,“液体墨”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
“我们给一部分中小学的校长赠送了1万支样品,不料有七成被退了回来。反馈回来的全都是批评和不满。说这算什么玩意儿啊!书法教育追溯起源,研墨本身难道不就是为了精神守一吗?”
那么对自来墨毛笔的反应呢?
“被骂得更惨。结论还是‘这算什么玩意儿啊’(苦笑)!因为本公司产品的流通渠道是向全国的毛笔商批发,然后跟墨一起销售的。这就等于抢了人家毛笔商的饭碗嘛,所以才遭到一致反对。没想到会被人骂得这样惨!”
很快就有20家公司加入了自来墨毛笔的生产,并形成了年产3000万支的市场,据说现在它的规模已经萎缩到了年产1500万到2000万支之间。
当我问起原因的时候,吴竹公司第四代总裁棉谷先生眼里瞬间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他说:“嗨,那当然是因为电脑啦!”
说来也是啊。
“对本公司的员工我也说同样的话,要他们不要寄全用电脑打印的贺年卡。贺年卡一年才寄一次,这也是日本的传统啊。不用毛笔手写而用电脑打,那也太可悲啦!”
用电脑打印贺年卡被说成“太可悲”,从这样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一种以“制墨人”自居的老店企业老板的“人情”。
日本从事书法的人口长期以来呈减少趋势,自来墨毛笔的市场也必然会随之缩小。前景实在令人担忧。
然而,吴竹公司似乎已经在被称为“艺术和手工艺”的领域辟出了一条生路。他们开发出了能够调制出350种颜色的技术。基于这项技术,他们生产出了各式各样的钢笔和马克笔,把产品的销路开辟到了欧美诸国。这里仅举一例,他们研制了一种特殊马克笔,能够在餐厅的玻璃或告示板上手写菜单,然后用湿毛巾轻轻一抹便可擦去。
“您去瞧瞧英国的酒吧什么的,这类东西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产品。”棉谷先生面带喜色地告诉我说。
吴竹公司除了墨以外,还从事毛笔的生产和销售。琳琅满目的品种多得令人瞠目。虽说毛笔的笔尖用动物体毛的比较多,马毛和鹿毛自不待言,除了这些还有采用黄鼠狼、果子狸和猫毛的。同样是猫科,还有麝香猫毛、貂毛和兔毛之分。此外还有用鼠须、中国山羊和酷似黄鼠狼的鼬鼠等动物体毛的,分别使用在各种不同的毛笔尖上。